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734篇
  免费   1743篇
  国内免费   2319篇
测绘学   1085篇
大气科学   764篇
地球物理   960篇
地质学   4424篇
海洋学   1081篇
天文学   76篇
综合类   537篇
自然地理   869篇
  2024年   35篇
  2023年   136篇
  2022年   402篇
  2021年   469篇
  2020年   370篇
  2019年   408篇
  2018年   356篇
  2017年   337篇
  2016年   362篇
  2015年   446篇
  2014年   419篇
  2013年   481篇
  2012年   583篇
  2011年   626篇
  2010年   542篇
  2009年   564篇
  2008年   523篇
  2007年   585篇
  2006年   518篇
  2005年   399篇
  2004年   297篇
  2003年   188篇
  2002年   207篇
  2001年   199篇
  2000年   135篇
  1999年   54篇
  1998年   26篇
  1997年   19篇
  1996年   14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7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6篇
  1984年   8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2篇
  1981年   2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73年   1篇
  1963年   1篇
  1959年   1篇
  1957年   3篇
  1954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0 毫秒
101.
油气藏中的轻烃气体能够以微弱但可检出的量近似垂直地渗漏到地表土壤中,其中一部分烃类以游离态赋存在土壤或岩石颗粒空隙中。壤中游离气中的烃类能反映深部油气藏烃类的现代补偿性活跃微渗漏,被认为是油气地球化学勘探的最可靠方法之一。壤中游离气采集是获得第四系沉积层中微渗漏烃类地球化学异常的关键技术。自行研制了便携式游离气采集新装置,具有操作简便、携带方便、密封性好等特点。通过长期实践,总结了土壤游离气保真采集的方法。游离气方法在济阳坳陷惠民凹陷南坡临南—钱官屯地区、塔里木盆地阿克亚苏地区X井区的油气化探应用,获得的游离烃异常较好地反映了油气垂向微渗漏近地表信息,以及下伏油气的分布特征,油气微渗漏异常区与背景区分离明显,表明壤中游离气方法应用效果显著,在油气勘探中值得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102.
黄旭  沈传波  杜利  魏广仁  罗璐  唐果 《现代地质》2021,35(4):997-1008
为探究华北平原的岩溶热储分布规律,以及如何高效开发利用献县凸起和阜城凹陷地热田的地热资源,结合前人研究成果与已有地热井的测井、地震、水化学等资料,分析了岩溶热储分布规律以及献县凸起和阜城凹陷地热田的四大要素即“源、储、通、盖”等地热地质条件,建立了地热田概念模型,并精细评价了地热资源量。研究表明地热田是形成于渤海湾盆地新生代伸展断陷背景下的受深大断裂控制的传导型地热田,主要以大气降水为补给水源,深大断裂和岩溶不整合面为水运移通道。来自太行山和燕山的水再补给、汇聚,在献县凸起及阜城凹陷岩溶热储中富集,形成中-低温传导型地热系统,具有良好的盖层以及高达3.63~5.31 ℃/100 m的地温梯度。蓟县系岩溶热储顶板埋深1 400~1 500 m,有效厚度累计336.1 m;奥陶系岩溶热储顶板埋深2 000~2 500 m,有效厚度累计55.3 m。献县凸起地热田蓟县系岩溶热储可采资源量3.75×109 GJ,折合标煤1.28×108 t,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供暖面积4 523×104 m2;阜城凹陷奥陶系岩溶储可采资源量0.80×109 GJ,折合标煤0.27×108 t,年开采地热资源量可满足供暖面积954×104 m2。献县凸起及阜城凹陷地热田开发潜力巨大。  相似文献   
103.
The Dongjun Pb-Zn-Ag deposit in the northern part of the Great Xing’an Range (NE China) consists of quartz-sulfide vein-type and breccia-type mineralization, related to granite porphyry. Hydrothermal alteration is well-developed and includes potassic-silicic-sericitic alteration, phyllic alteration and propylitic alteration. Three stages of mineralization are recognized on the basis of field evidence and petrographic observation, demarcated by assemblages of quartz-pyrite-arsenopyrite (early stage), quartz-polymetallic sulfide (intermediate stage) and quartz-carbonate-pyrite (late stage). Zircon LA-ICP-MS U-Pb dating indicates that the granite porphyry was emplaced at 146.7 ± 1.2 Ma (Late Jurassic). Microthermometry and laser Raman spectroscopy shows that ore minerals were deposited in conditions of intermediate temperatures (175–359°C), low salinity (0.5–9.3 wt% NaCl eqv.) and low density (0.60–0.91 g/cm3). Ore-forming fluids were derived largely from magmatic hydrothermal processes, with late-stage addition of meteoric water, belonging to a H2O-NaCl-CO2 ± CH4 system. The δ34SV-CDT values range from 0.75‰ to 4.70‰. The 206Pb/204Pb, 207Pb/204Pb, and 208Pb/204Pb values of the ore minerals are in the ranges of 18.240–18.371, 15.542–15.570, and 38.100–38.178, respectively. Data for the S and Pb isotopic systems indicate that the ore-forming metals and sulfur were derived from Mesozoic magma.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geochemical signatures documented in this study, we conclude that the Dongjun deposit is a mesothermal magmatic hydrothermal vein-type Pb-Zn-Ag deposit controlled by fractures and related to granite porphyry, in response to Late Jurassic tectonic–magmatic–hydrothermal activity. We further conclude that fluid immiscibility, fluid mixing and fluid-rock interactions were the dominant mechanisms for deposition of the ore-forming materials.  相似文献   
104.
研究东天山和西天山过渡区域艾维尔沟地区的隆升剥露历史对于分析中新生代天山及其邻区的构造格局以及区域构造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本次研究通过对研究区出露的煤层(线)进行了镜质体反射率分析以及对应的顶板或底板的砂岩层进行了磷灰石裂变径迹系统分析,测试结果显示,研究区侏罗纪煤层镜质体反射率主要分布在0.79%~1.19%之间,相应的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集中在79~129 Ma之间;热历史模拟表明,侏罗纪地层在早白垩世(130~100 Ma)达到最大埋深,并发生一次快速冷却事件,之后处于相对稳定期,新生代最终剥露到达地表.相比于西天山,艾维尔沟地区和东天山在早白垩世的隆升幅度大,使得天山东部发生强烈的构造运动,标志着早白垩世是东天山构造地貌形成关键时期.  相似文献   
105.
箭猪坡矿床位于羌塘-扬子克拉通滇黔桂被动陆缘南盘江—右江裂谷盆地南丹坳陷带的东南缘,属湘中—桂中北(坳陷)成矿带桂中北成矿亚带芒场-大厂成矿带。主要含矿地层为下泥盆统塘丁组灰黑色条带状及薄层状绢云母泥岩,矿区内NNW向的张扭性断裂,是矿床的主要控矿构造,矿脉的产状及形态,严格受其控制。在总结前人认识基础上,通过野外地质工作以及分析该区的岩浆岩、矿物流体、矿化体特征、矿体空间分布、元素组合分布等,结合矿山探矿巷道揭露的矿化体,发现该区成矿元素富集以300号勘探线为中心,往两侧呈正态分布,在延深方向200 m高程处元素组合开始发生变化,Sb、Sn元素含量增高,且在-200 m高程处形成锡矿脉。研究结果不仅有助于了解矿液来源、元素富集规律、矿化过程等,而且为矿山下一步深部找矿提供了依据和靶区。  相似文献   
106.
煤系烃源层的构造—热演化过程研究对揭示煤系气的生成机制具有重要意义.为揭示鄂尔多斯盆地东南缘黄陵矿区向斜核部中生代煤系烃源层的构造—热演化过程、生排烃阶段及煤系气成因类型,根据含煤地层岩性、剩余地层现今埋深、储层孔隙度、镜质组最大反射率、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和生物甲烷产率等数据,运用Petromod 1D模拟软件与回剥反演法及EASY%Ro法对研究区煤系烃源岩的受热和生烃演化过程进行重建.研究结果表明:黄陵矿区自晚三叠世以来,煤系主要经历了3~4次"沉降—抬升"过程,其生烃演化过程可分为原生生物成因气、热成因气和次生生物成因气3个阶段.晚三叠世末期至中侏罗世早期,煤系烃源岩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演化至0.3%,对应原生生物成因气生成阶段;中侏罗世早期至早白垩世末期,煤系埋深及受热温度逐渐升高至最大值,镜质组最大反射率演化至0.67%~0.74%,热解生烃作用停止,对应热成因气生成阶段;自始新世早期至今,煤系发生抬升且埋深浅于2077~2148 m,受热温度低于75℃,对应次生生物成因气生成阶段.侏罗系延安组3号和2号煤层中甲烷碳、氢同位素组成数据和微生物降解煤岩生成生物气实验(甲烷累计产率为10.5~16.1μmol/g)为该区存在次生生物成因气提供了直接证据.  相似文献   
107.
胶东半岛是我国最重要的金矿集区之一,其矿床是典型受北东向断裂构造(焦家断裂带、三山岛断裂带和招平断裂带),以及次生断裂构造(如望儿山断裂和灵北断裂等)控制的矿床类型。前人在该区域做了大量研究,但主要集中在地表和浅层成矿段,对于深部成矿规律与预测的研究相对较少。新城金矿田是胶东半岛的特大型金矿之一,由新城矿床、曲家矿床和招贤矿床三部分组成。由于受到焦家断裂带控制,在招贤矿区中的科研深钻达到2 500 m以下,为我们研究深部成矿规律提供了良好的样品。本文通过该地区蚀变矿物的短波红外光谱特征(short-wave infrared spectroscopy,SWIR),并结合X 射线荧光光谱(X-ray fluorescence spectrometry,XRF)法和黄铁矿热电性法,选取该地的不同成矿阶段的蚀变岩石和典型载金矿物黄铁矿,并在三维环境中,定量化分析了主要的蚀变矿物——白云母族的短波红外光谱的特征值,揭示其找矿规律与指示意义,进一步提取矿床中蚀变矿物的找矿标志。研究结果表明:(1)在靠近焦家主断裂构造蚀变岩型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1.2)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2 205 nm)偏高,而在远离焦家主断裂构造蚀变岩型矿体的位置伊利石结晶度和绢云母Al—OH吸收位置偏低,分别为0.2~1.2和2 198~2 205 nm。(2)X 射线荧光光谱结果提取了该地区20种元素含量,通过对元素的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 Al—OH吸收峰位置偏移与Al、K、Si含量变化有一定相关性。(3)黄铁矿热电性导型在近焦家主断裂构造蚀变岩主要为P型,远离主断裂的主要为N型。在新城矿区的Ⅰ号和Ⅴ号矿体的顶部到底部整体呈现N-P→P→P-N→N→N-P→P-N和P-N→N-P的规律;在招贤矿区中绝大部分是P型。剥蚀度整体处于在25%~50%,因此在新城矿区约-800 m以下和招贤矿区约-1 500 m以下,仍有较好的深部找矿前景。整体上P型黄铁矿成矿温度主要为180~250 ℃,N型成矿温度主要区间值在380~460 ℃;利用温度场进行三维插值建模,其与三维矿体品位模型空间展布趋势一致。本文综合研究方法为深部矿产资源评价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将光谱数据、地化数据等多维度信息集成整合,同时使用三维模型可视化功能,对于矿产模型定量化构建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8.
大洋岩石圈俯冲增生过程中可能伴随着复杂的深部板片运动过程。高压变质岩无疑是记录这些深部过程的良好载体。最近的研究提出,在特定情况下,双向俯冲中占主导的俯冲板块拖曳另一侧板块发生反向运动,从而短板片可能被另一侧长板片拖出。该研究提示我们关注俯冲增生过程中这种可能的“不正常”的板片运动方式,从而客观而全面地剖析碰撞造山带。现有高压变质岩折返模式中,除了俯冲隧道流模式,其余模式均强调单次快速折返。然而,俯冲反向运动导致的折返过程有所不同:对单个高压变质岩来说仍是快速折返,但是对整体高压变质岩带来说,整个俯冲反向期间必然都存在高压变质岩折返,从而形成较长的折返过程持续时间。对上地壳层次的折返相关构造变形的研究有助于揭示上述过程。  相似文献   
109.
太湖县地处安徽省西南部、大别山区南缘,地质条件复杂,地形切割较大,山体陡峭,岩石风化强烈,加上人类工程活动活跃,降雨集中,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有的地质环境条件,在内外动力作用下,导致该地区存在或者发育多种地质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矿山环境问题和滑坡、崩塌、泥石流等.其中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是这一地区较为严重的地质环境问题,因地质灾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较为严重.本文分析了县域内地质灾害发育特征、分布规律及地质灾害形成条件,对该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分区评价,并就如何加强地质灾害防治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0.
王帅  汤正江  赖柏生  王伟 《安徽地质》2021,31(2):115-120
江山金矿是皖东浅覆盖区内的典型隐伏矿床,常规化探采集的表层土壤样品异常不明显.利用浅钻在江山金矿区内采集了运积物覆盖层之下的岩石样品.江山金矿岩石地球化学异常明显,根据江山金矿的地球化学特征总结了异常模式.在研究区内共圈定了5处异常区.其中III号组合异常为江山金矿的矿致异常.江山金矿外围的组合异常具有寻找Au、Pb多金属矿的良好前景.可在II号组合异常内开展进一步的矿产勘查工作,争取找矿突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